「社區營造」、「地方創生」這些擾動,只被人口流失的鄉村需要嗎?
台灣是個人口稠密的小島,多數人居住於都市中。專長於城鄉規劃、區域治理與社區營造議題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教授認為,面對高度都市化的流動社會,必須回歸社區營造「創造新故鄉」的本質,並從 #區域治理 的角度重新思考。
以臺北市為例,臺北市2020年7月底的戶籍人口為262萬,然而,日間常態人口多達400多萬。從公共資源角度而言,400多萬人使用為200多萬人規劃的公共設施,自然感到侷促。反過來說,遇到春節連假,臺北卻會一夕間成為空城,替城市空間的調配帶來挑戰。
除了高度流通的人口,資源分配、污染管控、河川治理等各種議題都已超出特定縣市政府所能解決的範圍。因此,政府需要跨越科層體制, 進行總體治理(governance),並且打破傳統行政區域的劃分,以城市區域(city-region)為範疇,例如基北北桃生活圈來統籌規劃。
「地方創生不要只把它當作政策,要把它當作社會價值。」李永展教授強調,不論主政者是誰,臺灣總人口減少且持續往六都集中的區域發展不均問題,都需要共同承擔。當「自然滅村」災難般的場景迫在眉睫,地方創生就應當是跨黨派的社會價值。
全篇含金量高,歡迎點入全文閱覽喔!
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5fe0408dfd897800011861c8
▌本篇文章出自《北辰》季刊 Vol.4
指導單位|文化部
出版單位|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
發行人|高平洲
編輯委員|陳惠姝、陳玉惠、曾敏菁
執行單位|見域工作室